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乡镇(街道) >仁庄镇 >规划信息
首页
仁庄镇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265362X/2010-34365 发布机构: 仁庄镇 发布时间: 2010-01-29 00:00:00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镇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富民强镇”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民生和谐年”建设,负重拼搏,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农业生产总值5031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20元,比上年增长13%。经济、社会、文化、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长足的发展。民生贡献、信访等工作获县级先进。

(一)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稻田养鱼产业化初具规模。注重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广稻田养鱼标准化养殖技术,扎实推进稻田养鱼“五大园区”建设,全年共举办稻田养鱼科技培训22期计2300余人,新增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500亩,全镇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达2500亩,年产田鱼近600吨,产值2000万元。冯洋休闲观光区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拓宽了稻田养鱼的发展空间;新彭技术创新区种植再生稻50亩,安装诱虫灯40盏,提高了稻田养鱼标准化养殖的科技含量;夏严村原种保护基地培育优质鱼苗300万尾,确保田鱼品种纯正;应庄现代示范区新引进企业(易天渔业),建设多种淡水鱼混合养殖的示范基地200多亩,提高了稻田养鱼的效益;雅林、吴岸建设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30亩,有效地保护原生态养殖环境。

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迅速。以农业示范村、示范户建设为重点,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山羊、土鸡、麻鸭、贵妃鸡等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中八源特种养殖场全年禽类出栏80000余只,禽蛋出栏5吨。在洋心毛山新引进黄牛养殖,养殖黄牛200余头。孙山高山茭白、冯洋大棚蔬菜、林山太空花卉等特色种植业稳步发展,在东坪村新开发油茶基地200亩。鼓励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全镇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7个(分别是新彭、八源、孙山、夏严、仁庄、洋心和东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筑水泥田埂12000多米,修建水渠5000多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乡村休闲旅游有所突破。发挥仁庄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依托稻鱼共生系统观光体验园区的建设,大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工程,乡村休闲旅游知名度大大提高,群众发展休闲旅游的意识不断增强,冯洋度假山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受到周边及丽水、温州等地客人的欢迎,全年到镇游客40000多人次。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稻田养鱼、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

(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来抓。重视康庄工程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完成小令至阜山公路建设,正在实施路面硬化;完成罗溪、岩门等2条康庄公路建设,塘古至横培、应庄垟至龙丰等康庄工程顺利推进。防洪堤二期、土地整理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垃圾填埋场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

农村环境得到美化。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环境优美的要求,继续完善城镇规划,加强集镇管理。积极开展 “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举行环境整治专项行动4次,对镇区主要街道、市场及车站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对重点地段进行整治和绿化,环境卫生明显好转。通过创建,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处理机制基本形成,全镇共配备村保洁员24名,新增垃圾筒60只、垃圾清运车1辆,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同时,在新彭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村内道路、卫生改厕等项目基本完成,正等待验收。

农村危旧房及旧村改造全面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旧村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将该项工作与“强塘固房”工程、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捆绑式落实责任。2010年全镇危旧房改造房屋中新建房190户,其中在建50户,已完成140户;修缮加固179户。林山村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完成所有拆旧工作,地基已经完成平整,正在安排地基实施新房建设。

(三)和谐家园建设成效进一步深化

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环境逐步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仁庄镇中与青田二中结成帮扶单位,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群众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制订了村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并在各村级设立了安全卫生监督员,加强了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疾病防御能力和健康水平。

扶贫小康工程成效显著。以农民增收六大管理目标为重点,以抓好低收入集中村建设为基础,在省结对帮扶单位和县联系部门的帮助下,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异地转移、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300名;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12名,帮助解决农民就业97人,新增出国人员176人;干部结对帮扶102户,落实帮扶资金5万多元,2010年共有216570人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关注弱势群体,低保资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并对65132名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实施“两个不让”工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79%;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100%;完成了农村60周岁以上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任务。认真做好爱心助学工作,帮助37名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金15万元。完成了农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完善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开展“青山白化”、乱建坟墓专项治理行动,建设生态公墓,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推进“书香仁庄”创建,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村(居)和学习型家庭建设,采用以会代训、专家讲学、上门送学、网络送学等多种形式,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1000余人次,其中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村两委主要干部培训效果突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加强农村文化基层基础建设,发挥各村居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的积极作用,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建群众健身队伍,成功举办了“中国移动杯”首届老年运动会,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计划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标创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村级基层基础建设,做好计划生育孕环检工作,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加强计划生育下村随访宣传服务工作和优质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实施计生奖扶政策,开展计生活动月,摸清计生底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计生状况明显改善。

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高度重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仁庄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小组,制定了严密的普查方案,通过横幅、标语、电子显示屏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普查要求,灵活机动、适时入户,确保入户登记数据准确,顺利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平安仁庄创建全面推进。将平安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做好重点期间信访工作,没有发生到省、市上访及集体上访案件。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辖区内特种工无发生未持证上岗现象,辖区内未发生矿山安全事故。加强对森林防火、抗台防汛工作的指导,全镇的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坚持固守第一道防线,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圆满完成世博安保任务。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民间纠纷能够及时得到调解,全年共发生纠纷56件,调处56件,调处成功率100%

(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勤”字立本、“干”字率先、“和”字为贵、“严”字当头,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以制度促作风,强化自身管理。并对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及公车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完善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增强干部的服务理念,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树立了政府新形象。加强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实行阳光操作。全年即办件达4200件,全程代理630件,得到县审批中心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不断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切实加强团结协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干部作风建设“一二三行动计划”、“一线巡查”和“现场办公”等制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完善述评、干部考核和创业承诺等制度,细化行政村年度绩效考核,并采取绩效考核和项目相挂钩的方式,以绩效考核带动村级组织效能的全面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工作人员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成效明显。

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圆满完成。顺利完成全县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任务,仅用45天时间完成20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换届试点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27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66名,村经济合作社成员71名。选举结果呈现“五提高,一降低”。“五提高”即①村干部群众公认度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留任率75%,村民主任留任率65%。②妇女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村民代表中妇女比率占35%,比上届高31.2%;村两委中有女性29名,占27.2%,提高23.4%。③村党组织凝聚力提高,支部书记兼任经济合作社主任比率100%;村党组织成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比率100%;党员占村民代表比率18.8%,比上届高10%。④文化程度提高,高中以上学历22名,占16.1%;其中大专以上8名,占5.8%;⑤年轻干部比例提高,40周岁以下17,12.4%,比上届多12名。“一降低”即选举不稳定因素降低,没有出现选举秩序混乱情况,没有出现因选举引起的信访案件,更没有出现违法违纪情况。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镇政府克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本着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认真加强资金预算和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实行农田水利、重点工程、民政扶贫等各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票据。2010年镇财政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同时,人武、 工会、统战、共青团、妇联、宗教、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0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我们全镇人民精诚团结、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仁庄镇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镇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如经济总量偏小,仅占全县的8.8‰(还不到百分之一);资源贫乏,人均耕地面积仅0.48亩;个别村、个别群众创业意识不够强;镇政府财力不足,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等。对此,我们将进行认真的反思,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理清思路,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劣势转化文章,化解制约因素,针对问题认真开展调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