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乡镇(街道) >方山乡 >规划信息
首页
方山乡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82947521/2008-70480 发布机构: 方山乡党政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08-04-28 10:23:37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方山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条主线,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华侨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扎实推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深化了“平安方山”的建设。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立足乡情,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乡1-10月份社会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同比增长了11%,农民人均纯收入4458元,同比增长了6.9%,计划生育率控制在6‰以内。

2007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中国田鱼村休闲渔业带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国田鱼村------龙现村的品牌优势,整合龙现村的华侨人文资源、龙现十八潭自然景观资源,以龙谷山庄、龙源山庄两家股份制公司经营为重点,发展以游华侨故居、赏自然山水、吃农家田鱼为主题的5家休闲“农家乐”,受到温台甬等临近县市市民的青睐,1—10月份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二是绿色工业创新格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方山乡的工业经济发展注重挖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石雕加工业,同时引导业主加大了技改投入,进一步提高叶蜡石相关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依托山口石雕,采用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引导石雕艺人开展技艺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石雕产业工艺水平,石雕产品逐渐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矿山安全生产总体良好,共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4次,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0次。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设计三面光灌溉渠道56条,总长17511米,增加耕地23公顷,投资300多万元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前期工作已完成。兴修水圳三条,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做好了火烧山的绿化造林工作,组织乡团委、乡属各部门、中小学生对火烧区进行植树造林,共植杉树3000株,松树10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30亩。

二、生态集镇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1、集镇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根头村长242.5米,路堤结合,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防洪堤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投入100多万元,现已全面动工建设。按照《小康生态示范住宅区规划》建设要求,做好水、电、路三通一平及排污排水管道等工作,确保小康生态示范住宅区建设有序推进。奎岩庄、马车坑等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2区域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完成了石前至龙现路面拓宽工程。石前至周岙、奎岩庄至马车坑拓宽工程项目已进入政策处理、资金筹措及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山口至方山公路拓宽工程的测量工作,计划11月份施工。

    3、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其中根头村顺利通过验收。顺利完成了行政村测量工作,按照《示范村总体规划》,把好了农村建房地基审批关,加强了农村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规范了新村的规划建设,杜绝了乱建行为。强化了对集镇的管理,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创建队伍,建立健全有关机制,开展农村大整治工作,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形成垃圾“定点放、定人管、定期运、集中埋”的运行机制,全乡各村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改善了人居环境。

4、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年来,筹集资金建成了龙现十八潭游步道和观瀑亭,吸引侨资20多万元建成纯竹结构的画舫阁,整座房子都用竹子手工编制而成,映在青山绿水间成为又一新景点。邵山村农家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投资30万元,完成村委大楼和老人活动中心;投资10万元,完成邵山祠堂建设;投资5万元,完成村口牌坊。

三、“平安方山”建设初显成效。

1、平安创建扎实有力。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契机,进一步充实了乡、村两级治调干部队伍、完善了综治工作制度,1至10月份共接到各类民事纠纷24件,调处24件,调处成功23件成功率达95.8%。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件,已全部解决。充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乡班子成员下村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破解难题做好基础工作。排查出矛盾难题4件,调处4件,调处成功3件。全乡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呈现“一低一降两提高”特点,即刑事发案率低、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刑事破案率提高、治安案件查处率提高)。共立刑事案件3件,破3件,破案率为100%。受理治安案件8件,查处8件,查处率为100%。

2、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广泛开展,在乡校开展了普法讲座3场,开展各种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9次,受教育青少年2000余人次。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着力提高群众素质。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群众性文艺演出2场。完成了11个村委会老年人活动室建设。

四、以和谐家园建设为载体,社会各项事业有序推进。

在“和谐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切实解决各行政村的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群众观念相对滞后,政府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真正做到在方山发展的同时,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按时发放各类低保金和救济款,结合“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开展村干部同困难党员、贫困农户结对帮扶。结成帮扶对子26对,捐助资金3万多元,做好了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发挥三胞联谊会的作用,做好了侨眷慰问、华侨要素回流等工作。同时,进一步推进了武装、老龄、关心下一代、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开展了计划生育活动月和攻坚月活动,计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巩固“省级教育强镇”的创建成果,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硬件设施,完成了学校食堂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广播、有线电视故障修复率100%。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组织开展了4场专题培训,培训党员群众达600人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0学时,112名农户取得了绿色证书。对5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了技能培训,有效转移劳动力620余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70%。

五、党建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在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抓好涉及到农业、工业、集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等10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真正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开展领导干部“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乡四名班子成员下村蹲点12天,解决政策处理、山方线资金筹集、卫生整治、康庄工程建设、标准农田建设等实事10件。胜利召开了方山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积极贯彻“依法治乡”方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团体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并制定了《方山乡制度汇编》,政府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优化了便民窗口服务工作,10个多月以来,共办理各类计划生育证件620份,办理各类文书证明356件。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方山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生态立乡、外资活乡、旅游富乡,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进一步推进惠及全乡的和谐小康乡的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抓好下以几个方面:

(一)做好生态文章,发展生态经济

1、做强生态农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服务促效益,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逐步形成“一村一色、一乡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云山水产养殖公司为龙头,推广田鱼标准化养殖,提高田鱼干科技含量,田鱼干的制作、加工统一化、标准化,真正做大“山鹤”牌田鱼干。加大“田鲤之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及省级生态示范乡的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效益,把方山农业做成精品农业、品牌农业,重点是凭借稻鱼共生系统原产地保护项目实施的契机,着力抓好龙现村传统稻鱼养殖模式的保护,真正找准休闲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结合点。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扶持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引进特色休闲农业开发业主,合理开发利用田间闲置地。

2、做精生态工业。坚持以生态工作理念为指导,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走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子,完善叶蜡石矿开采机制,改分散开采为集中开采,单一的采矿逐步转向开采加工并举,更大地发挥资源效益。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加叶蜡石的科技附加值,大幅度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开展石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石雕产业工艺水平,促进石雕产品逐渐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做活生态旅游。加快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开发步伐,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积极发展以生态休闲、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大旅游,带动农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青田经济新的亮点。依托方山休闲观光农业的品牌效益,做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的文章,做活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以休闲渔业为主题,以休闲、度假、生态为主线,统筹考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各旅游景点,探索休闲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各种民间资本做好华侨风情带、奇云山草甸奇石带等特色旅游的开发工作,争取推出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主题游。

(二)做好项目文章,推进小康集镇建设

1、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渠和田间道路。进一步加强对水沟、涵闸、排灌站、机耕道路的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乡村道路建设投入。重点实施山口至方山公路改建工程和石前至周岙公路建设工程。做好奎岩庄至马车坑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加快根头防洪堤二期工程,力争明年3月份完工。

2、抓好中心村规划建设。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平台。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净化、绿化和美化村庄,改善贫困农村居住环境,形成节约与清洁同步、生态与效益并存的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风貌。以小康生态示范住宅区建设为重点,严格执行《示范村总体规划》,做到有限资源最有效配置,建设好省级示范村石前村、市乡示范村龙现村、县级示范村周岙村,以此带动新型农村建设。

3、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预算投资40万元,依据“天蓝、山青、水绿”的总体要求,重点建好龙现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空闲地的小型绿地,做到依地势而建、依现有花草树木而建,做好闲置鱼塘的清理整治,注入清水养鱼,体现有水就有鱼的特色。建好健身休闲广场,在村中心地段空闲地,增设部分户外小型运动器材、部分石桌椅,建成村民活动休闲中心。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生态乡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三)做好华侨文章,为方山发展凝聚侨力

方山乡是青田县有名的侨乡,全乡8000余华侨华人侨居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年将充分发挥三胞联谊会的作用,一方面开展侨情调研,进一步掌握在外华侨的有关情况,并专题开展华侨要素回流问题的调研,对华侨要素回流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打好“侨”牌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做好方山发展的前景规划,包装好项目库,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让华侨回乡考察、投资,以华侨资源活乡。

(四)做好和谐文章,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促使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极引导广大农民根除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崇尚科学;认真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和睦相处的农村新风尚。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开展,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做好对弱势群体、“五保户”、困难户的帮扶,及时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载体,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深入贯彻殡葬改革政策,严禁乱建滥建改建坟墓。加强对矿山、个私企业、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森林防火、民房火灾、学校、防洪度汛等方面安全生产的监管及检查、整治力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高度重视调处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水、假劣农资等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泛开展创建平安村组活动,力争实现乡村无重大恶性案件、无群体上访事件的目标,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做好党建文章,建设高效干部队伍

开展好“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梳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设立统一接待日,为群众解决信访、纠纷等问题,让干部在解决问题、办实事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深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周一晚干部学习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不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点,规范民主管理,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领,积极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走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共同谋富裕的农村发展新路子,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得以充分体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测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方山乡存在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部分村党支部近三年来没有发展过党员,选择典型支部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研究,探索侨乡党员发展的新措施、新方法。

附件:
附件: